山东“全国百强县域”再洗牌,谁反超谁退步?

2023-08-08 09:48:35 山东头条news

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最新数据显示,山东县域排名迎来新一轮洗牌。

25日在北京举办的2023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,发布了《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》。山东13个县市跻入全国百强县,数量居全国第三,与2022年相同。

2023年山东“百强县”


【资料图】

1. 烟台龙口市(全国排名8)

2. 青岛胶州市(全国排名17)

3. 枣庄滕州市(全国排名34)

4. 威海荣成市(全国排名38)

5. 潍坊寿光市(全国排名44)

6. 济宁邹城市(全国排名47)

7. 潍坊诸城市(全国排名49)

8. 烟台招远市(全国排名51)

9. 青岛平度市(全国排名60)

10. 青岛莱西市(全国排名71)

11. 滨州邹平市(全国排名84)

12. 东营广饶县(全国排名93)

13. 潍坊青州市(全国排名98)

山东头条news整理 数据来源:赛迪顾问

此次百强县评价设置“双门槛”,即GDP≥600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≥20亿元,从经济实力、增长潜力、富裕程度、绿色水平4个一级指标,以及8个二级指标、27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。

从全国来看,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5席、中部地区占20席、西部地区占14席,东北地区仅占1 席。

与2022年相比,不同区域进入百强的县域数量有所波动,东部地区上榜县域数量保持不变,中部地区减少2 个县域,西部地区增加4 个县域,东北地区减少2 个县域。江苏省、浙江省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,分别占23席、16席和13席。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 席,并包揽前4 位。

报告认为,百强县发展有三大模式:一是江苏、浙江为代表的“狼群模式”,江苏、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相对均衡,县域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竞逐;二是福建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、湖南为代表的“雁行模式”,形成省内县域经济“雁行”梯队式发展格局;三是贵州、山西、江西、河北、云南的“狮王模式”,集中培育核心典型县市,把其打造成为标兵,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从山东省内来看,青岛、潍坊两市“百强县”数量最多,均为3个,各占全省约四分之一。烟台次之,拥有2个“百强县”;枣庄、济宁、威海、滨州、东营各有1个。济南、泰安、德州、淄博等8市无一上榜。

山东头条news梳理发现,对比《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》,龙口市、滕州市、邹城市、招远市、邹平市名次前进1至3位,荣成市、寿光市、诸城市、平度市、莱西市名次有不同程度下滑。另外,在排名上,滕州市反超了荣成市,邹城市反超了诸城市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全国排名73的莱州市、排名75的肥城市今年双双落榜,广饶县、青州市杀入榜单,成为新晋“百强县”。

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段昊在接受山东头条news采访时认为,县域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,与江苏、浙江等省份相比,山东县域开发发展程度尚不足,土地利用效率不够高,产业层次有待提升。“项目建设仍是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主要抓手。各县市应选好与自身比较优势相符合的重点产业,重点向产业链横向和纵向延伸发展,培育产业集群。”

以枣庄滕州为例,今年7月中旬,滕州市玻璃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上榜2023年度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拟认定名单,这是继中小数控机床、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后,滕州市第三个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。当前,滕州正推动玻璃产业更加集群化、规范化、现代化,打造国内领先、国际一流的高端玻璃新材料产业集群。

此外,龙口市、胶州市也坚持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,龙口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、胶州海尔中央空调等都是产业链延伸的体现。

县域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,山东深知这一点,连续四年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差异化评价,建立正向激励机制,鼓励各县域走经济特色化、特色经济产业化、产业经济集群化的道路。

未来,期待山东各个县市区能“各美其美”“美美与共”,塑造各具特色、竞相发展的山东县域经济新格局。

关键词:

推荐阅读

猜你喜欢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方中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