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(记者黄玉玲)近日,北方多地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,不断刷新历史纪录。南方地区则是完全不同的景象,以往夏季偏热的重庆、武汉、南昌、长沙却异常“冷静”。6月22至23日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等地已有2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。截至6月24日,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3天气温达到40℃,这也是该站点自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连续三天气温突破40℃。
7月6日,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:预计6日,全市大部地区的最高气温将升至40℃以上。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北方地区高温强度大、持续时间长?这与今年的厄尔尼诺有关吗?气象专家进行解读。
【资料图】
本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 局地强度强
“7月5日至10日,华北、黄淮会迎来持续性高温天气,具有持续时间长、局地强度强的特点。”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分析,此次高温北方仍以干热为主,与今年端午期间那轮高温天气相比,待机时间更长,京津冀、山东、河南多地高温或可持续近一周。
记者从中央气象台了解到,今年北方地区高温天气主要原因有:一是北方地区受到较强的暖气团控制,且影响时间长;二是在高压脊形势控制下,天气多以晴热为主,没有云层遮挡,升温加快;三是进入夏至时节后,白昼最长,长时间的日照也为高温的形成和维持“加了一把火”;最后,北方地区空气湿度小、天气干燥,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,使得北方地区高温天气强度大,时间长。
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中国气象局7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预计7月6-7日和11-13日,江南南部、华南地区也将有35~37℃的高温。预计7月,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,其中内蒙古中西部、辽宁西部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中北部、甘肃北部、宁夏、福建南部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大部、海南、四川西南部、贵州南部、云南、西藏东部等地将偏高1~2℃。华北黄淮阶段性高温明显。
今年我国盛夏阶段性强降水、暴雨洪涝、高温热浪等灾害较重
近日,国家气候中心召开盛夏(7~8月)全国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预测会商会,预计盛夏我国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,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,阶段性强降水、暴雨洪涝、高温热浪等灾害较重。
记者获悉,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盛夏,东北、华北东部、华东中部和北部、华中中部、华南、西南南部、西藏东南部等地降水偏多1成以上,其中黑龙江中部和东部、吉林中部和东部、辽宁东部、山东东部、江苏、安徽中部和南部、上海、浙江大部、江西东北部、广东西南部、广西南部、云南东南部、海南等地偏多2~5成。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,其中内蒙古西部、陕西北部、宁夏、甘肃中部偏少2~5成。预计华北雨季于7月中旬后期开始,时间和降雨量均接近常年。
在流域汛情方面,预计今年盛夏,松花江流域、辽河流域、淮河流域东部、长江流域下游、太湖流域、珠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左右,可能出现较重汛情;嫩江流域、海河流域、黄河流域下游、淮河流域西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约1成,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洪涝;长江流域上中游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约一成;黄河流域上中游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两成左右。
在高温方面,预计今年盛夏,华北、华中中部和南部、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。除东北东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.5℃~1℃外,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,其中内蒙古西部、河北西部、山西中部和北部、陕西北部、宁夏、甘肃北部、四川东北部、重庆、湖北中部和南部、湖南北部、江西北部、安徽南部、浙江南部、福建北部等地偏高1℃~2℃。
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,未来三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。海温持续上升,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,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发生频次更多、范围更广、强度更强。影响我国气候异常尤其是高温、干旱等极端事件的因素复杂,厄尔尼诺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子,其影响机理也有不确定性。
(来源:央广网)
关键词: